首页 关于协会 会员中心 协会活动 行业资源 政策法规 行业课堂 展览会议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北京市室内及车内环境净化协会>行业课堂

协会活动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展览会议
行业资源
行业课堂

从简单消除到“健康管家” 我国车内环境健康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

作者: 时间:23-06-19 16:34:46

 

从简单消除到“健康管家” 我国车内环境健康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正面临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已经超过3亿辆,人们在车内度过的时间越来越长,车内环境污染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在促进汽车品质消费的趋势下,不断提升车内环境的健康环保性能,将是汽车行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车内环境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特别是来自汽车外部的空气污染或是汽车内饰持续散 发出挥发性有机物,会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近3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提升了消费者对车内环境的关注度。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满足驾乘人员对车内环境健康的高要求,提升驾乘人员的愉悦感,多年来,汽车行业专家在车内异味和车内VOCs物质散发、防过敏、颗粒物过滤、防霉抗菌等车内健康属性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汽车产品的健康性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

从发展历程看,我国车内环境健康技术发展到目前,已经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消除有害物质

车内空气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被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车内空气质量。车内散发出的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车内纺织材料内饰、塑料内饰、皮革材料和各个部件间的粘结剂。这些材料所散发的VOCs在空间小且环境相对密闭的车内更容易聚集在一起,会使车内人员出现头晕、恶心等一些不适的症状,对车内人员的健康安全有很大的隐患。国内相关部门曾做过多次关于汽车内环境污染的调查,无一例外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2004年,中国科协工程学会联合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及北京交通台等单位共同主办了“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175辆汽车中,有近94%的被调查车辆存在车内环境污染问题。抽查选择的车型范围涵盖了当时热销的高、中、低各档次共91款,涉及38家国内汽车生产厂和6家国际著名汽车企业,说明了问题的普遍性。同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了将“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及测量方法”存入国家环保准则的修订工作计划。随后我国陆续出台了车内空气污染的相关标准。2007年,国家出台了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2009年,出台强制性准则GB 24409-20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制》;2011年,原环境保护部和原质检总局共同发布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提出了车内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这8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限值。随着针对车内及车用材料有害物质相关标准的发布,汽车行业开始向更健康安全材料的研发应用方向进行发展,逐步消除车内有害物质。

第二阶段:阻止外部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以及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2013年前后,全国多地特别是北方地区雾霾频发,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严重频发、令人窒息的雾霾天气让人们认识到了降低车内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重要性,如果说整车密闭性是隔绝车外空气污染物的“第一道防线”,那么车内颗粒物过滤能力就是“第二道防线”。在此之前,大部分车型车内空气的净化技术水平有限,仅仅依赖冷热空调的吹风效果。对于驾乘人员而言,当行驶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或者遇到重度雾霾天气的时候,只能关紧车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使人感觉十分憋闷,引起身体不适。部分车企注意到了车主的用车需求,其关注重点开始转向抵御车外污染源及细颗粒物(PM2.5)的综合解决方案,车内的空气净化技术及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始兴起和应用,一些车企开发出来具有检测和过滤空气中PM2.5颗粒物的内置装置,推出的高品质车型能够给车内带来新鲜的空气,并且已成为很多乘用车的标配。这一汽车健康技术进步表明,在面对公共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没有借助法规强制力的条件下,汽车生产商能够以驾乘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车内座舱环境的舒适性角度出发,自主进行研发来提升产品性能。

|<< << < 1 2 3 > >> >>|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政府网
北京市室内及车内环境净化协会    联系电话010-82543479
京ICP备18040516号